「音姬」:女性如廁恩物

![]() 「音姬」:女性如廁恩物 大小便本是天經地義,但不少日本女性覺得丟臉。對如廁如此過敏的,恐怕全世界再找不到。女性專用如廁商品應運而生。有藥丸吃後糞便不臭,不放屁。可是排泄音仍存在。有調查顯示,89.3%女性討厭別人聽到自己的排泄音;74.3%女性討厭聽到別人的排泄音。「音姬」大派用場,成女性家居如廁恩物。 |
![]() 2013貓女年? 2012年日本新興髮型是貓女(neko girl,ねこガール) ,2013年大概會繼續熱下去。美國流行文化早有cat girl,sell冷艷及機警。日本的neko girl 以可愛為主打。這與萌系貓耳文化有關。 |
![]()
驟眼一看還以為是香港的「E道」,其實確有相似之處,這是富士通開發的「生體認証技術」。將三隻手指放在閱讀器上,透過指紋及靜脈,兩秒內便可確認身份,然後可從事賣買、使用PC、機械、汽車,或進入大廈或課室,甚至可以在ATM提款。 |
![]()
屋主案:民主黨變臉,我在理性及感情上都無法接受,弄得最近沒心情寫文,請各blog友見諒。 天下無奇不有,日人最懂化腐朽為神奇。一些怪奇商品,大概只有日本才有市場,這與強調日本獨特及優秀的「日本人論」拉上關係。以前在日留學時參加homestay,鄉間純樸的日人常問我們:「在你的國家雞是如何叫?」的「低B」問題,然後迫我們扮雞叫,最後日本人會示範日本雞的「獨特」叫法。其實各地的雞叫本無不同,只是聽者受心理及文化背景的影響,令他們有不同的感受而已。日本的自然風土不但與民族主義關係密切,也成當代商品經濟的一部分。以下的商品令人拍案驚奇: |
你今日DECO咗未?

![]() Deco手機(デコ電)
大約三年前,從澀谷辣妹開始,流行將手機及鏡等小東西加上DIY裝飾。這種叫Deco(デコ,decoration的和式簡稱)的風氣現在已吹遍整個日本,連小學生也跟風。不論甚麼東西也可以deco一番,因此有人宣稱日本已進入「デコる時代」。 |
嫌「八十後」:世代論的局限性

![]() 來自 ナカG日記
內地用「80后」來形容二十多歲的年青人已有一段日子,近日香港傳媒拾人牙慧,使「80后」繼「升呢」後,成多另一慢半拍「潮語」。我個人不喜歡用「八十後」來形容二十多歲的人。一來是此詞的「賞味限制」已到,1980年出生的已經「三張」。二是不喜歡別人使用此詞時加上年齡以外的世代論標韱。我個人認為世代論跟民族性格論一樣粗疏及過分一般化、容易引起誤導及偏見。 |
![]() 來源:蘋果日報
近數年身邊熱衷數獨(sudoku)的人愈來愈多,小孩,學生,老師、家長及OL都有。自小對數字恐懼的我雖不明其樂趣何在,但很多朋友及學生一玩便「中毒」,數獨已成當今香港最熱的數字遊戲。 |
日本潮女潮語:ギャル語的奇異世界

![]()
以前認為鹿兒島及沖繩的方言最難明,但自從在日本電視聽到澀谷少女講的ギャル語(ギャル是girl, 語是語言,泛指高中女生之間使用的獨特日語)後,真的大開眼界,有點像密碼,似日文但不知所云。 |
為何日本掀起「漢字檢定」熱潮?

日本男性真的流行戴胸圍嗎?

![]()
近日日本網上購物網站樂天推出男性胸圍(Wishroom Shop旗下系例),反應比預期良好,單是首兩星期已售出三百個。傳媒對此炒作,謂它是最暢銷商品,甚至日本男性載bra是新潮流,這都是言過其實的報導。其實Men’s bra的對象是小眾,所以市場狹窄,不可能成大熱商品。究竟哪些男性戴胸圍呢? 警告:對此題材敏感者慎入 |
日本網上潮語:「厨」說文解字

![]() ![]() ![]()
警告:此文含一些敏感字眼,未成年及對此不安者慎入。多謝合作。 |
2007年日本流行語大賞

![]()
日本流行語大賞不知不覺已搞了24屆,反映每年日人關心所在及潮流的變化。對日人來說,2007年不算是好年份,入選十大的多與社會問題有關,其次是娛樂圈。跟小泉時代不同,投票者對政治議題及人物十分冷淡。以下十大排名不分先後。 |
![]() 表參道店
日本女性可謂是全球最崇拜名牌的一群人,對她們而言,真正的名牌不單只要價格高昂,而且還要能夠帶來貴族階級的文化想像。日本貨及美國貨都不算真正的名牌,神秘而高雅的歐洲才是世界品牌的發祥地。「日本中產身份,歐洲貴族生活」是很多日本OL的消費心理。這種心態在經濟泡沬高峰的1980年代最盛,至今泡沬雖破,但對名牌消費不減。節衣縮食、寄居老家,也要買名牌裝身護身。名牌在身,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對她們而言,LV (Louis Vuitton)是名牌中的名牌,OL、甚至女子大生及高中生總會有幾個LV袋。沒有日本,LV這個品牌應沒有那麽風光。 |
親子玩具時代的傑作:飛行機械人登場

![]()
數天前在大埔街市看見有竹蜻蜓,一時童心未泯,買了一個回來,馬上帶四歲的兒子去公園玩,父子二人都樂透了,可惜玩了二、三分鐘便掛在樹上報銷。心想若香港也像日本一樣,有室內飛行玩具便不怕飛掉。 |
日本興起「英式腳底按摩」

![]()
據稱腳底按摩在中國有四千年歷史,早於《黃帝內經》已有記載。唐朝時傳入日本,日人發展為「足心道」;元朝時傳人歐洲,上世紀初美國醫生.William Fitzgera將它用西方醫學整理,使之在西方流行起來。在西方刺激下,腳底按摩在台灣及中國內地在中醫系統下復興起來。近年亞洲興起「腳底按摩熱」。除中港台以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日韓都流行起來。因這幾年日本國民對中國的印象不是太好,加上日人注重包裝以打OL及主婦主意,所以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的腳底按摩不是中式而是英式。「英式腳底按摩」連鎖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大城市出現。日人用「リフレクソロジスト」(Reflexology)去形容「英式腳底按摩」,以別於較中性及常用的「足マッサージ」。 |
日本的摺紙文化:從Origami到Paper Craft

|
水手服與日本流行文化

![]() ![]() 2003年玩具商Takara推出穿水手服「リカちゃん」
日本水手服(セーラー服)是從英國海軍軍服演變而來。明治推行新學制,最初學校制服採日式,後來漸以西式衣服取代。一般以福岡市為日本水手服校服的發祥地。1921年福岡女學校率先以水手服為校服(京都平安女學院宣稱早於1920已使用,但未被廣泛接受),然後風行全國,成為戰前女生的標準校服。上半身作了些修飾上的改動,下半身長衭變成短裙。戰後水手服改動更大,出現關東風及關西風,與海軍服愈來愈不像。 |
![]() 有市有價的電電公社卡。來源:テレカ・コレクター入門
第一張日本電話咭是1982年12月23日由NTT的前身電電公社發行的,當天在東京數寄屋橋公園設置全日本歷史上首個咭式公眾電話,正式揭開日本電話咭25年歷史的序幕。現在日人為了紀念,將每年12月23日定為「電話咭之日」(テレポンカードの日)。 |
「名古屋孃」的化妝及時裝意識

![]() Model米本紗彌香是「名古屋孃」代表之一。圖片來源:Modelnoblog 屋主前言:中大畢業後留日的Kirita是日本時裝及着衫公仔的愛好者,對lolita及Jenny的認識已達專家程度。她給我們介紹「名古屋孃」,一種在日本年青女性之間流行的化妝及時裝文化。我在日本也常在街頭及電視看見「名古屋孃」,化妝像公仔,衣著卻老成持重,感覺有點像酒吧及「水商売」的女郎。現在由Kirita親自為我們解畫,才知「名古屋孃」的特徵及來龍去胍。 |
2006年日本流行語大賞

QB House 帶來理髮革命

![]() ![]() 記得 1980 年代留日時頭髮頗長,一來是潮流(看看西城秀樹的舊照便知),二來是剪髮太貴,平均要三、四千円。那時我大多光顧筑波大學生協附近的理髮店,因為只收千五円,由一對老夫婦操刀,效果當然不會太好,但對習慣了中大 Franklin 阿叔「20元恐怖極速剪」的我已經十分滿意。千五円,半個鐘以上,除洗剪恤外,還送按摩及剃鬚(連面毛、鼻毛),夫復何求?有時去東京剪便要花上三、四千円,不過也是物有所值。理髮師都是年青人,要他們剪 Machi(近藤真彥)cut 也輕而易舉。90 年代初經濟泡沬爆破後,消費形式改變,no frill 才是王道。QB House 帶來 no frill 理髮革命。 |
日本DVD新情報:Gundam頭DVD-BOX及自助DVD出租機

日本DVD新情報:Gundam頭DVD-BOX及自助DVD出租機 在90年代,日本直接從錄影帶及LD進入DVD時代,沒有經過VCD的過渡期及VCD/DVD的共存期。日本DVD的質素相當高,價格也變得合理,而且推銷綽頭及手法層出不窮。這幾天有兩側有關日本DVD的報報:付電子Gundam頭的DVD-Box及地鐵的自助DVD出租機。 |
香港流行「未解決!」,日本流行講什麼?

香港流行「未解決!」,日本流行講什麼? 若是香港像日本一樣,有「流行語大賞」的話,「未解決」肯定獲得年度大獎。流行語反映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昔日香港的流行語多是電影明星帶起的,如80年代的「Mark哥褸」(周潤發)、90年代的「飲杯茶,食個飽」(周星馳)。隨著香港電影業的走下坡,它能產生的流行語也減少了。千禧年以來,可獲流行語大賞的是「八萬五」(董特首)、「洗手!洗手!」(董太)及現在的「親疏有別」(曾特首)及「未解決」(「巴士亞叔」)。日本近年流行講什麼呢?背後又反映什麼呢? |
反璞歸真才是旬:「黑髮回歸」現象

- 反璞歸真才是旬:「黑髮回歸」現象 日本年青人喜歡染髮已是他們的trademark。上屆日韓主辦世界杯,唱國歌時close-up日本隊成員,發現幾乎每個球員都染髮。染髮自80年代成風,90年代達頂峰,但最近出現「黑髮回歸」的反璞歸真趨勢。 |
日本新幹線也要萌起來?介紹次世代「貓耳新幹線」

日本新幹線也要萌起來?介紹次世代「貓耳新幹線」 我這個中坑怎麼也萌不起來。不明白為什麼加對貓耳或兔耳會馬上令御宅族們萌起來?也不明白為什麽有人為争辯貓耳及兔耳那個較萌而幾乎反臉?想不到日本次世代子彈火車竟有貓耳。這新幹線應命名「御宅號」才對。 |
日本怪鷄出位藝人No. 1:Razor Ramon HG

信和中心:日本潮流商品超市vs盜版天堂

信和中心:日本潮流商品超市vs盜版天堂 信和中心是香港的小原宿,自1980年代開始一直是日本潮流商品的集中地,是哈日一族掃貨的雜貨攤,連日本記者及外國學者也曾前來採訪。我離開香港的16年間(1985-2001)正是信和高速發展及轉變的時期。我這段期間差不多每年暑假都返港,返港時也自然去信和買日本漫畫。我並不是信和常客,實在也受不了那里的煙味,但為了買得心頭好也沒辦法。讓我憑印象雜談信和廿多年間的變化,各位「信和通」請多賜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