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ve Jobs的去世仿佛一個時代的結束。我的第一部電腦是Apple Powerbook 100,1991年在美國購入,然後一直用了十年Mac,Power Mac, i-Mac, Mac Book通通用過。2001年回到香港發現Mac缺乏support,只好轉用PC。User friendliness是Mac的最大賣點。近年i-pod, i-pad, i-phone更將現實生活與網上世界融為一體,大大提升現代人的生活素質。我不禁想:「為何現實生活與網上世界在日本卻是如此分離?」 ![]() My first computer(Powerbook 100) 日本網民將年青人分「リア充」(現實充) 及「ネト充」(網上充) 兩類人。前者現實生活充實,有朋友,嗜好,前途,不用網上社交網絡及二次元虛擬世界也過得很好。後者是網上依存一群,在二次元世界尋找身份認同及存在意義。兩班人勢成水火,在網上互相攻擊。最初是一班自稱「リア充」的組群在2ちゃんねる「挑機」,自我吹噓現實生活如何充實,引起其它網民不滿。有人批評「リア充」其實是死充,若現實生活真的如此充實,何必上2ちゃんねる「挑機」,引人注意? ![]() 「リア充死ね」(現實充去死!) 之罵聲不絕。有網民自認是「ネト充」(又稱「オタ充」或「二次充」)加以對抗。2007年起「リア充」從網上用語變成時下流行語,傳媒及作家均加以使用,出現一些主張脫宅、脫手機、脫微博的「リア充主義」或「リア充宣言」。 ![]() 為何美國的Apple利用網上科技充實我們的現實生活?為何在日本網上科技卻令人迷醉二次元虛擬世界?リア充及ネト充真找不到接點嗎? |
網上的事情都很磨人,一句話「認真你就輸鳥」。
好像是剛播放的「僕は友達が少ない」其中一幕?
ネト充則不然,甚至甚少被提到……
但反正我認為真正的ネト充並不存在
正常人「ネト」的時間根本沒法「充」或不夠「充」
有那麼充實的話去做ニート充就好
歐美十分接受電子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中,日本卻不然?
事實上,我也有同樣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