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大長今>令我想起<亞信>,<藍色生死戀>令我想起<赤的疑惑>。讓我們重温早期日劇在香港的歷史 從《青春火花》到《亞信的故事》 早於1970年代已有大量配上廣東話在黃金時段推出的日劇風靡香港。當時播放的日劇種類繁多,體育劇、青春劇、武士劇、警匪劇、兒童特攝劇及愛情小品等。今天讓我這個「老哈日」回緬一下青少年時曾經追看過的日劇。
1970年代上半的日本體育劇大多改編自以年青女運動員為題材的少女漫畫,好像《青春火花》、《網球雙鳳》、《紅粉健兒》及《綠水英雌》等先後興起熱潮。它們既有體育劇的熱血及「必殺技」,還加入感人的愛情,使觀眾看得如痴如醉。本地電視臺亦拍攝類似電視劇。以女子籃球為主題的《出綫》(81,麗的)便是例子。連近年的港劇《戀愛自由式》(03,無線)也大量翻炒《綠水英雌》的橋段。無線也承認劇本意念來自《綠水英雌》。連劇名最初也擬用《綠水英雌》。兩者的主線都是女子泳手的成長歷程。男女主角的愛情導火線也是因為怕水的一方遇溺為另一方救起並行施人口呼吸開始。不同的是將《綠水英雌》的「英雄救美」方式倒置而已。《戀愛自由式》甚至連《綠水英雌》中的「飛魚轉身」絕技(改稱為「破冰轉身」)也照用。 青春劇以勵志及温馨故事為主。講三個年青人奮鬥的《錦繡前程》(76,無線)及校園小品《女校男生》(76,無線)都深受香港年青人愛戴。兩劇的男主角(中村雅俊及森田健作)成為年青人的理想模範。與兩劇集同名的廣東話主題曲(分劇由羅文及鄭少秋主唱)都成為熱門歌。此外值得一提的作品還有《校園小寃家》、《吾妻18歲》、《學生公主》及《荳蔻年華》等。香港亦出現類似青春劇如《乘風破浪》(76,無線)、《無花果》(76,無線)及《青春三重奏》(81,麗的)等。
警匪劇以《猛龍特警隊》(76-80,無線)為代表。此長篇劇成為警匪劇的典範。對日後同類港劇也有影響。主角丹波哲郎知名度大增,曾來港拍片。港打星梁小龍、陳惠敏、白彪及陳觀泰等曾在該劇作客串演出。該劇除加入功夫元素外,還多次來港取景。其主題曲(尤以77徐小鳳版本為代表。她錄有廣東話及日文兩個版本)亦膾灸人口。另外描述新入行幹探成長過程的《青年幹探》也十分受落。其開塲片段口號「亞媽,我得咗啦!」成為當時年青人「口頭禪」。其後港劇《新紥師兄》(84,無線)便有些『青年幹探』的影子。 兒童特攝劇多是以科幻為題材的長篇系列。其中以《超人》(俗稱「鹹蛋超人」)最出名。1960年代尾香港兒童間興起一股日本超人熱。日本超人的電視系列、電影及漫畫充斥市面。連本地人也分一杯羹。黃玉郎的《超人之子》(69)漫畫及邵氏的《中國超人》(75)便是例子。1970年代兒童特攝劇有很高收視,除《超人》外,較出名的有《幪面超人》(74-75,麗的)、《小露寶》(75,麗的)、《彩虹化身俠》(76,無線)及《地球保衞隊》等。兒童特攝劇受歡迎程度及數量可以媲美體育劇。兒童特攝劇的廣東話版主題曲家傳户曉,與日本動畫歌成為今天香港的「兒歌」。 愛情小品劇亦深受香港年青人及普羅大眾接受。其中以竹協無我及栗原小卷主演的《佳偶天成》(72,無線)及《二人世界》(72,無線)為代表。兩人成為螢幕上的金童玉女。此外《鸞鳳和鳴》及《海誓山盟》(74,無線)等亦紅極一時。這些愛情小品多是描寫幸福情侶排除萬難走上教堂之路的温馨之作。內容純情、健康及勵志。它們的主題曲大都十分動聽,其中文版亦大賣。如《二人世界》的中文版主題曲『我心永屬你』(葛劍青唱)便是70年代初的名曲。 1980年代是日劇在香港的穩定期。日劇已是香港電視不可少的節目,但論人氣及數量卻不及1970年代。80年代最受歡迎的日劇種類是文藝劇(温情劇)及愛情劇。香港電視臺在80年代初先後播放「赤的系列」三部曲[《赤的疑惑》(83,無線)、『赤的衝擊》(84,無線)及《赤的命運》(83,亞視)],使山口百惠及三浦友和成為新一代金童玉女。「赤的系列」以《赤的疑惑》(83,無線)最為哄動。梅艷芳以赤的系列歌曲中文版為主打,推出「赤色梅艷芳」(1983)大碟,其中《赤的疑惑》的中文主題曲成為梅艷芳的成名作。 繼《赤的疑惑》而成大熱的日劇是《亞信的故事》(85-86,無線)。故事描述一日本女性辛苦奮鬥的過程,從中反映日本經濟及社會的變遷及日人刻苦耐勞的優點,大大改善港人對日本的印象。此劇最初安排在下午非黃金時段的婦女節目中播放。在1986年轉在晚上重播後引起空前熱潮。有傳聞謂亞信是八佰伴的創始者。適逢八佰伴在香港大展拳腳,亦間接給《亞信的故事》造勢。八佰伴在1986年舉辨「亞信圖片展覧」,還從日本請來該劇監製岡本由紀子剪綵。樂聲牌電器亦乘機推出以亞信為綽頭的廣告。《亞信的故事》的中文版主題曲『信』(翁倩玉唱)成為1986年全年最受歡迎金曲。同年無線還推出《亞信的故事》的卡通系列,並由原班人馬作粵語配音。後來無線在1987年及亞視在1993至1995年重播此劇,每次重播都有理想收視。 對於看日劇成長的香港中年人仕而言,《青春火花》及《亞信的故事》等早期日劇已與《超人》、《叮噹》及《鐵甲萬能俠》等成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 |
我等了十年,你還未給我答案啊!
但我媽咪可是忠實的阿信迷-應該說是劇情實在太感人
本來沒 興趣的me 都差點
再加上我們的長輩們跡乎都經壢過 想必在她們的
謝謝 !!
,唔知有有人記得係叫乜嘢名?
... "鑾鳳和鳴" ...首主題音樂好好聽,唔知可以喺邊度聽得到?
http://jp.youtube.com/watch?v=qRPH0mRM9o8
http://auction.thumbnail.image.rakuten.co.jp/s/?@0...
http://auction.thumbnail.image.rakuten.co.jp/s/?@0...
最喜歡看的是猛龍特警隊和帶子雄郎.
女主角荒木由美子現已是貴為20歲青年的母親,但風彩依然,20餘載光陰在她身上仿似不留痕跡‧‧‧
可否俾多点資料關於套日本劇集 "鑾鳳和鳴" ...男主角和女主角是誰? 首主題音樂好好聽,唔知可以喺邊度聽得到?
有那位歌星唱過主題曲? 謝謝!
當中最感人一幕是女主角發燒,男主角整夜幫女主角換毛巾,但第二朝男主角否認這樣做,當年看得相當氣憤.
還有一套日劇叫'荳蔻年華',只記得女主角成日去買豉油,打爛豉油,不知有人記得否?
柳生一族之陰謀港TV版譯「柳生一劍」,電影版叫「爭霸」(森作欣二執導)一。尤愛争霸。
為甚麼好像沒有人喜歡看時代武俠劇呢?其中「斬虎屠龍劍」可以說是我的至愛之一,其他如「小旋風紋次郎」、「柳生一族之陰謀(忘了港譯名)」等皆為傳頌一時。
還有「七金剛」,沒有人喜歡嗎?
就算華文區本身各地都有文化差異吧?
你看我古怪時,我看你也古怪而已
《青春火花》、《綠水英雌》很多年前看過, 但沒啥印象, 請問能介紹一下嗎?
我是新人。
我記得「彗星女郎」劇中的胖子哥哥叫小武,瘦弟弟叫小浩。
還記得亞視的前身,有一套講國際型驚的節目,英文是「Key Hunter」裏面的「卡士」不弱,有千葉真一和丹波哲郎。請那套劇的中文名是什麼?
麗的在更早期有一套叫「冼太郎」的日劇,有沒有人看過?「冼太郎」是一名武士,他有一名隠者朋友叫「唐比」的。冼太郎時常戴著一頂竹帽,像個桶的,頑皮的我們常稱他做「屎塔籮」。
兒童劇中,有沒有看過「彗星女郎」?不過我已忘記了大部份故事,只記得她因犯了校規而被罰到地球,住在一個四人家庭,家中有個胖子哥哥和一個弟弟。
想順帶一問,在「柔道小金鋼」飾演茂志豪女同學兼女朋友的日本女演員叫什麼名字?她在另一套日劇「白衣天使」飾演女主角的。
而飾演茂志豪高中的柔道教練又叫什麼?那位嚴肅的教練,在「青年幹探」中飾演「鐵男」的上司。